栏目分类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0:40 点击次数:165
说到蜀汉灭亡前的关键一战——绵竹之战,如果当时能让这四个人里的任何一个来代替诸葛瞻,那邓艾肯定得输。想象一下,要是换个更有本事的人来指挥,局面可能就会完全不同。这四个人,随便挑一个,都有可能改变战局。绵竹之战,本就是蜀汉最后的挣扎,如果指挥得当,说不定还能翻盘。诸葛瞻虽然也是一员将领,但在这场大战中,他的表现可能确实差了点火候。要是换个更有谋略、更有决断力的人来,那邓艾的军队可能就没那么容易取胜了。所以说,有时候,一个关键位置的人选,真的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。绵竹之战就是这样,换个将领,可能历史就得重写。
邓艾带着一支精兵,翻山涉水,悄悄穿过了阴平那险峻的山路,直奔江油。江油的守将马邈一听说邓艾来了,立马就投了降。这样一来,邓艾的大军就畅通无阻,一路往南直逼涪城。成都的蜀军一听这消息,都慌了神,心想魏军不是都被挡在剑阁了吗?咋突然就到江油,还往涪城去了?成都那边赶紧开了个急会,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被紧急任命,带着大军从成都出发,去抵挡邓艾。
这时候,蜀汉可能还没玩完。历史上没明确说诸葛瞻和邓艾到底带了多少兵,我猜邓艾那边大概两三万人,诸葛瞻那边估计也就一两万。这么一来,两边就在绵竹撞上了,蜀汉的最后一仗——绵竹之战就这么打响了。诸葛瞻这人,忠心耿耿,勇猛无比,冲锋陷阵最后战死,确实让人佩服。但话说回来,输了就是输了,在家门口成都打成这样,还搭上了诸葛尚、张遵、李球、黄崇这些年轻将领的性命。说实话,诸葛瞻指挥得确实不咋地,可当时成都也就他能站出来挑大梁了。
绵竹之战说白了就是场守城战,诸葛瞻真没必要冲出城去乱闯,结果把自己的命都给搭上了。要是换成下面这四个人里的随便哪一个,打邓艾那都是绰绰有余,就算不能完全打赢,至少也能拖住时间,等南中那边的军队调兵来帮成都。可惜啊,这四个人要么被派到外面去了,要么说话没人听。
首位霍弋
真挺遗憾,霍弋那时候在南中守着,蜀汉快灭亡那会儿,能既管军事又管政务的人真心没几个,霍弋绝对是其中之一。但坏就坏在宦官黄皓掌权,他手下那个马屁精大将阎宇被提拔了上来。霍弋在南中开始只是给阎宇打下手,一直没有正式的位置。阎宇整天混日子,霍弋却忙得团团转,没准儿辛苦半天还得被刘禅数落,这就是宦官掌权的恶果。
第二位英勇人物,便是罗宪。
罗宪的情况也挺相似,黄皓掌权那会儿,他原本在成都做着京官,可后来硬是被挤兑到了永安军区。罗宪到了那儿,啥苦活累活都得干,还得给那个叫阎宇的大将当副手,而那阎宇可不是个省油的灯。但罗宪就是厉害,带着仅仅二千的老弱残兵,愣是把永安的城墙守得固若金汤,一次次地把东吴的进攻给打退了。要是换罗宪去守绵竹,那邓艾恐怕早就被打得落花流水了。
第三个提及的人物是柳隐。
真挺遗憾的,江油那边守城的是个叫马邈的家伙,没多想就直接投了降。而老将柳隐呢,那会儿正守着汉中郡的黄金城呢。钟会和邓艾的大军都已经打进了汉中,可柳隐就凭着手底下那几千号人,愣是把黄金城守得死死的。一直等到刘禅投降的圣旨到了,柳隐才带着全城的人投了降。你想啊,要是柳隐当初在江油或者涪城守着,那邓艾的大军至少得被拖住几个礼拜,甚至一两个月,成都那边也能多喘口气。
第四个轮到的是黄崇。
在绵竹大战那会儿,黄崇可是提了个醒:咱们该去涪县。可诸葛瞻在那儿磨蹭,就是不动。黄崇急了,一遍遍催他快点走,占住险要地方,别让敌人进了平原。黄崇这防御思路挺靠谱,就是把咱这点人马分散到几个关键地儿,从涪城、绵竹到雒城,起码能拖住邓艾的军队,给南中的霍弋争取点时间,好让他来救成都。可惜啊,黄崇官职小,说的话没人当回事,诸葛瞻愣是没听他的。
#百家说史品书季#
